Friday, 16 April 2010

二位傑出的女性

生命飛揚網站
經文:路加二24,馬太一28,46-55,二24;馬太十一11,路加一15,42-45
想到主耶穌基督,我們會滿懷感恩:從榮耀的天庭降卑到低賤的馬槽,從坐寶座的威權犧牲到十字架的死刑,從超越歷史時空到受制歷史時空。我們永遠感戴祂的大愛。

想到這,我們會好奇想問,
是誰有這特權,在上帝降生塵寰時,親睹這出生嬰孩的豐采?
是誰有這特權,在晚餐後的床邊故事,向上帝解釋舊約羔羊被殺獻祭的意義?
是誰有這特權,培養仁愛聖潔的品質在孩童上帝的心靈裡?

馬利亞

她未能給予耶穌財富。挑著孩童耶穌到聖殿奉獻時,馬利亞和約瑟只奉獻得起二隻乳鴿──極窮困人家的祭物。但她給予耶穌豐富的靈性內涵。
她未能給予耶穌教育。被迫逃往埃及異鄉,她不會讓耶穌在異鄉環境中接受啟蒙。約瑟操作木工的微薄收入,也不可能支援馬利亞送耶穌上學的夢想。但她把天父的同在嫡傳給耶穌。
她未能張羅旅費,讓耶穌到羅馬大城去遊學,增廣見聞。但她堅持攜著孩童耶穌,赴上帝之城耶路撒冷朝聖,深植敬虔的宗教情操在祂心底。
她未能購買競技場的門票,供耶穌觀賞武士的格鬥。但她教導孩童耶穌順服天父的旨意,得勝魔鬼試探的決心。
她買不起文士抄寫的舊約聖經,但她把熟記在心的經文,教導耶穌背誦馬利亞直到詩歌、應許、預言成形在耶穌心中。

從神性來說,耶穌的聖潔、完美的屬性是祂的天然品質。從人性來說,這聖潔的品質是母親馬利亞,所一手調教出來的美麗作品。

馬利亞,孩童耶穌的母親,配得我們的景仰學習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想到施洗約翰,我們滿懷驚訝:
他從哪裡來的勇氣,敢在老虎頭上拔鬍鬚?明知責罵君王是殺頭的玩意兒,他竟敢直言希律的婚姻是不合理的。
他從哪裡來的魅力,在曠野傳個簡單的信息:天國近了,你們當悔改,竟然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,從猶太全地蜂湧到約旦河受他的洗?

想到這,我們會好奇地詢問,
是誰有這能耐,在上帝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心中,雕塑這傑出的品格?
是誰有這影響力,培養出舊約時代結束時最偉大的傳道人?

以利沙伯

以利沙伯這名字的意思是「一位敬拜神的人」。因為敬拜神,所以她常被聖靈充滿,當馬利亞(耶穌的母親)向她問安,以利沙伯馬上被聖靈感動,脫口而出祝福的話:「妳是何等有福,妳所懷的胎也是有福的。主神對妳所說的話都要應驗。」(路加一42-45)這與神同行的品質,創造了美好的屬靈環境,使施洗約翰尚未出生就被聖靈充滿。(路加一15)

以利沙伯的族譜可以追溯到祭司亞倫。因為承繼了服事神的天職,她從小就接受宗教上虔敬的薰陶。路加福音一章5節描述她和丈夫撒迦利亞,「在神面前為義,遵行主的一切誡命禮儀,沒有可指責的。」這是聖經所能給予人最高的讚譽。因為他們二人的公義正直,所以培養出勇敢剛正的施洗約翰,神子耶穌基督的開路先鋒。

馬利亞和以利沙伯,世人最喜歡愛用的二個女性美名,培養出人類歷史上最是舉足輕重的二個偉人,她們的虔誠創造了兒子的虔誠,愛神的她們,塑造了兩個愛神的兒子。印證了我們所熟悉的俚語:「那推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。」

默想:

1. 你是否也曾想到,自己今天能擁有某些優美的特質或品格,是因為父母的苦心栽培和以身作則的結果?你還記得他們運用了那些方法來塑造你的品格?

2. 現在自己身為人父人母,我們可以效法這二位傑出女性在那方面的榜樣?



重點經文

路 2:24
又要照主的律法上所說、或用一對班鳩、或用兩隻雛鴿獻祭。
路 1:15
他在主面前將要為大、淡酒濃酒都不喝、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。
路 2:46
過了三天、就遇見他在殿裡、坐在教師中間、一面聽、一面問。

Monday, 12 April 2010

基督徒可以爱自己吗?

基督徒可以爱自己吗? 转自:圣言资源中心 http://www.sagos.org/faq/default.asp
问:有人认为圣经中「爱人如己」的诫命说明在爱人之先必须爱自己。基督徒可以爱自己吗? 答:--圣言资源中心: 赖若瀚牧师 圣经强调圣徒必须「爱人如己」(太廿二39;参利十九18)。有人根据这条诫命认为若要「爱人如己」,必须先爱自己。若不懂得爱自己,那里知道如何去爱人? 另外,保罗亦吩咐作丈夫的要「爱妻子,如同爱自己的身子;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」(弗五28),道理同出一辙。 基督徒可以爱自己吗?这与圣经教导要「舍己」又当如何协调?

一. 圣经从没有教导信徒要爱自己 让我们先从耶稣引述旧约诫命来讨论这课题。 圣经解释的一项重要原则是:上文下理。从上文下理看,耶稣回答律法师的问题时,将旧约诫命的总纲归纳为两条:先爱神,后爱人。「爱自己」并不是一条诫命,它只是被假设在其中而矣。「爱人如己」的重点在于「爱人」,不是在「爱自己」。
解经的另一项重要原则是看圣经整体的教导,看别处经文是否教导同样的信息。简单来说,这是以经解经的进路。 圣经从来没有教导信徒要爱自己,爱自己不是圣经鼓励的人生哲学。不少人引用圣经,只是选取字句上片面的意义,这样的解经十分危险。 事 实上,没有人是不爱自己的。一个人生下来就会照顾自己、保护自己,总会尽力不让自己受亏损。圣经要求我们要爱别人,好像我们本能爱自己一样。这正是耶稣 教导的金律精意所在:「你要人怎样待你,你就要怎样待人。」(太七12)它强调一种同理心,体胋别人的处境,然后用爱心去对待别人。

二. 「爱自己」与「自爱」在本质上完全不同 中国古训教导人要「洁身自爱」。但这种自爱与爱自己完全是两回事。 健康的自爱是一种自重:接纳自己,不随意糟蹋自己。对于基督徒来说,这种自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为出发点。乃基于认识自己的身体乃圣灵的殿,是神用重价买赎回来的(林前六19-20)。 反之,爱自己纯粹是一种自私的爱,有强烈的「我念」在其中。现代人经常高举「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」的人生哲学,但它与圣经「舍己」的教导不能协调。

三. 放下自己,才能真正去爱人 保罗说爱是「不求自己的益处」,原意是「不求自己」,将自己放下。满有自我的爱与真爱距离甚远,不能放在同一个平台上。 认为要先爱自己才可以爱别人的论调,其实是为自己找一个借口。我们千万得儆醒,因为在末后日子将会有「失控」的情况出现(「危险」一词曾用来描述格拉森被 鬼附着的「失控」光景,参太八28的「凶猛」)。而其中一种失控情况是人要「专顾自己」(提后三2),原意是「专爱自己」(”lovers of themselves”),专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,陶醉于「爱自己」的享乐中,。
让我们努力学习,从自爱,到爱人如己,最后到舍己,进入爱的更高的层次,这是真爱学习的一个基本进程。